你好,我是Entertainment_YH

你好,我是Entertainment_YH,或稱“恩特忒門特杠外诶吃”,亦或“YH”。此網站是YH的個人網站,用於更多人了解我,分享我,以及與我交流。歡迎來到我的網站!

開始吧!

關於這個網站

  這個網站是我於2025年3月30日創建的,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有趣的地方,記錄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以及讓更多人了解關於我的基本資訊。同時,我隨時歡迎各位的反饋,我會不斷更新網站內容,讓它越來越好,歡迎大家來訪問!


網站歷史

  上文提到,這個網站是於2025年3月30日創建的,但並不是Entertainment_YH的第一個網站哦!作者初次學習HTML是在2024年,那時候作者需要準備中考,所以網站初期學習並不多。而截至目前(即2025年3月31日),作者在讀高中一年級,更新時間可能比較慢,但作者保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,網站內容會越來越豐富。(當然,如果你想看原網站,它暫時在上一個專案裡躺著,以後可能會公開展覽(當作反面教材),但現在來說算是一個廢稿,究其原因,因為作者曾不斷地嘗試新的程式碼和功能,但並沒有認真的學習底層基本程式碼,導致網站既不美觀且BUG極多,所以才有了現在的這個版本。)


聯絡我

我的信箱:   14899034@qq.com
我的QID:   123YHawa
當然,網站中的軟體小圖示點擊後也可以直接跳轉至對應的我的主頁。

vote

你認為這個網站在接下來的3個月後可以做出哪些改進?

截止日期:2025年9月24日(剩餘天)

Statistics

網站訪問量折線統計

announcement

靜態網站 => 動態網站

Entertainment_YH May 30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我為我的網站新增了一個動態功能,你可以在網站最下面即時查看這個網站的一些資訊,當然,如果我的技術力量足夠的話,我會新增線上動態功能,即讓訪客也可以發布動態。


未來的網站更新規劃

Entertainment_YH May 11th, 2025 - Present

  • 繼續開發新的功能或模組
  • 優化使用者體驗
  • 整一些好玩的東西

post

一個有趣的問題

Entertainment_YH Published on May 23th, 2025

想像一下:你有一個可以重置任何東西的遙控器,它可以重置任何東西,無論客觀上存在或不存在的東西。例如,重置和某一個人的關係,重置後就如陌生人一樣;又或是一個碎掉的玻璃杯,重置後它回到了碎掉前的時間線。你會用這個遙控器來做什麼?(只能重置一次,一次後作廢)


我的第一條動態

Entertainment_YH Published on May 17th, 2025

這是我的第一條動態,同時也是網站的測試動態,此欄目會在以後放一些有趣的東西,類似於“QQ空間”或者“微信朋友圈”那樣,也會轉載一些有意思的東西,敬請期待吧!

Utilities

實用工具

Entertainment_YH June 18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本網站提供了一些實用工具及常用網站連結,供大家使用。

article

我眼中的「精神病」:標籤、相對與孤獨的真相

Entertainment_YH 觀點由作者提出,文本由ChatGPT整理 June 18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我們常說「精神病人」,可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他們?我曾思考過,他們的問題,真的只是精神出現了「故障」嗎?在我看來,或許他們只是擁有一套與主流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。
  他們可能說:「1 + 1 = 3。」這在我們看來荒謬,但他們並非毫無邏輯,而是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解釋這個世界。在他們的認知中,這種表達是合理的,只不過脫離了大眾通用的座標系。
  主流社會認為,人應該起床、吃飯、學習、睡覺。但這些「應該」只是約定俗成的「絕對正確」,是一種人為制定的秩序。而他們,卻願意抽離自己的一部分生活,用來沉浸在他們的世界觀中,發展出一種「我們看不懂的邏輯」。

  我們給這種人貼上了標籤:「精神病人」。這個標籤看似中立,實則是一種強硬的歸類,它定義了「正常」的邊界,也切斷了理解的可能性。
  我一直對「標籤」很敏感。它們像是便利貼,被社會隨手貼在人身上:「優秀」「問題兒童」「社恐」「怪人」……久而久之,人便活成了標籤本身。可現實並沒有非黑即白,標籤也並不等於本質。
  正因如此,我也提出過一個想法: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只有相對的對與錯。1 + 1 = 2 是在十進制系統、算術公理下的結論。但當系統本身變了,它的「對」也隨之改變。
  而那些被我們稱為「精神病人」的人,其實只是構建了另一個系統。他們可能不合群、被孤立、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。最終,他們中的一些人會選擇「同化」,強迫自己放棄原有的理論體系,去迎合主流,只為了活得「不那麼孤獨」。
  我對這種「同化」感到非常傷心。因為那不是認同、不是理解,而是壓抑與妥協。
  而我自己,其實也常常陷入這樣的掙扎中。我渴望表達,渴望有人理解,可很多時候,卻像是對牛彈琴。我不想被標籤化,也不想別人因為我思維不同而回避我。 我想說,也許我們不需要所有人都一樣思考,不需要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每一個人。也許,真正的「正常」,不是順從,而是在差異中找到彼此的連結。


網路的千層污染:人類集體心理的崩塌路徑

Entertainment_YH 觀點由作者提出,文本由ChatGPT整理 June 26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,網路本應是連接世界、啟發思想、承載人類智慧的通道。然而,近幾年我們卻目睹了它的異化:它不再是純粹的技術空間,而變成了情緒的黑洞、價值的煉獄、信任的墳場。這不是偶然的,而是一個緩慢卻清晰的演變過程——一場關於人性、心理、社會與科技的長期博弈。
  本文試圖梳理自2019年起,網路環境如何一步步走向扭曲,從「黃金年」到「數位焦土」,從人類共識的廣場變為極端孤島的聚集地。通過時間的脈絡,我們不僅能看清網路的變質軌跡,更能洞察人類內在的變化與掙扎。

  一、從病毒到病毒性情緒的蔓延(2020)
  2020年1月,新冠病毒在中國武漢首次爆發,隨後迅速席捲全球。人類社會被迫按下暫停鍵,居家隔離、線上辦公、封鎖邊境成為常態。
  人們在現實中的連結被切斷,於是紛紛轉向網路尋找替代。短影音平台、微博、社交聊天工具一夜之間成為情緒宣洩的主戰場。初期是互助與鼓勵,但很快,焦慮、不滿、恐慌和不信任開始迅速擴散。網路不再是工具,而是心理避難所,但也是情緒傳染源。
  二、陰影逐漸堆積:情緒宣洩成為主流(2021)
  2021年,疫情反覆、生活無望感加劇。人們越來越多地在網路上表達壓抑、憤怒、孤獨。
  豆瓣上,「憂鬱小組」一度因內容過於消極而關閉;知乎出現大量關於焦慮、逃避、躺平、厭學的問題;短影音平台上的「emo風」成為潮流。演算法出於「用戶黏性」考量,反而強化了這些內容的曝光,讓負面情緒像病毒一樣傳播。
  網路開始變成一個巨大的情緒垃圾場。沒有人管理、也沒有人有能力清理,久而久之,人們開始適應乃至依賴於這種負面表達的環境。
  三、抽象化的開始:表達不再為理解服務(2022)
  2022年,各種「抽象表達」開始橫行於網路。
  B站、抖音上出現大量低像素、無意義循環、無邏輯剪輯的「抽象影片」;圖文區出現以「惡搞AI圖」「超現實漫畫」為主的迷因文化;表達變得越來越情緒化、語焉不詳,不再追求邏輯和清晰。
  例如,「發瘋文學」成為一種潮流,內容常常脫離現實語言邏輯,僅保留痛苦與荒謬的象徵。很多青少年開始使用「我瘋了」「人類不配擁有網路」等語句表達自己內心的疲憊。
  抽象化,成為一種逃避現實與情緒壓抑的方式,但同時也模糊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邊界。
  四、心理崩塌的徵兆:極端化思潮與現實衝突(2023)
  2023年,極端化思想在全球範圍內加速傳播。
  一方面,烏克蘭戰爭延宕未決,中東衝突頻發,網路成為戰時宣傳、輿論操控與陰謀論滋生的溫床;另一方面,國內外的年輕群體在長期壓抑中爆發,對體制、社會、人性產生深度不信任。
  社交平台上頻頻出現「反人類」、「毀滅主義」、「純粹的惡」之類的標籤和內容,B站的「解構社會系列」成為熱門;而微博上關於「人工智慧毀滅世界」的討論從科幻變成擔憂。
  極端觀點不再只是小眾,而是藉由演算法反覆傳播,引導越來越多的人陷入認知黑洞。
  五、孤島化的加劇:社群分裂與資訊繭房(2024)
  進入2024年,AI生成內容迅猛增長,真假難辨成為網路主要問題之一。
  P圖、偽造影片、偽原創文章在社交平台氾濫,尤其是在「熱點事件」發生時,網路資訊幾乎無法追溯源頭。網友們開始習慣性地懷疑一切:「這是真的嗎?」「是不是編的?」「是不是炒作?」成為最常見的評論。
  與此同時,「諷刺」「調侃」「喪」成為主要表達方式,善意、認真、嚴肅的內容逐漸失去土壤。「網路」原本是連接人的工具,逐漸變成一種「情緒雲霄飛車」: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到友善還是惡意。
  六、2025:網路的獵奇化、污穢化、破壞化
  2025年初,關於「未成年人遭遇網路負面影響」的研究在各國頻頻發布。
  青少年沉迷於帶有暴力、性暗示、獵奇惡趣味的影片內容——這些影片往往掛著「搞笑」「梗圖」「整活」之名,卻實質上傳遞出畸形價值觀。與此同時,一些短影音以「挑戰」為名引誘青少年模仿危險行為。
  網路如同一個「內容煉丹爐」,什麼吸引點擊就生產什麼,不擇手段。
  成年人對此或許還能分辨,但年幼者卻在無形中構建起「人性可以扭曲、惡意無成本」的世界觀。
  七、人性的釋放:本性與秩序的較量
  當惡意可以不計成本地釋放,當情緒可以不負責任地傳播,網路便不再只是技術空間,而變成了本性的放大鏡。
  「我不是壞,我只是匿名」;「別那麼當真,這只是網路」;「誰認真誰就輸了」——這些話語成為網路的主旋律。人類不是變壞了,而是缺少了「社會規範」這道閘門。
  正如你在現實中不會隨地吐痰,但在網路中卻可以口吐惡言。技術釋放了人性中「最不願被看見的部分」。我們面對的不是技術,而是自己。
  八、數位社會的失衡模型:從 0 到 10000
  設想一個穩定文明的指數是0。
  當污染只到1、2、3,我們或許能用教育、輿論、法規將其拉回——但如今,我們看到的網路污染不再是個位數,而是指數級的增長:從言語攻擊、演算法推薦,到偽造資訊、情緒操控。
  要「減去這些污染」,已經不是一兩個人能做到的事。而「集體行動」恰恰是我們最薄弱的能力: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「集體」。
  九、結語:我們還能減去那 10000 嗎?
  這不是定局,但確實是警鐘。
  2025年,我們站在了一個拐點:要麼清醒,要麼沉淪。網路曾是啟發者、連接者,如今卻逐漸成為誘惑者、腐蝕者。
  你還願意「認真」嗎?你還願意「相信」嗎?你願意在無數個+1中,成為那個-1的人嗎?
  如果你願意,那就從今天開始,用真實、善意、耐心和邏輯,在你的每一次發言、每一次轉發中,重建網路的價值感。

partnership

Voident_Game

Voident_Game遊戲工作室 Established in Jun, 2022

因為熱愛所以堅持。

關於Voident_Game

Voident_Game遊戲工作室 Established in Jun, 2022

「Minecraft Bedrock Edition」上的伺服器IP地址:mc.voident.xyz:19132
該工作室的《我的世界中國版》伺服器將在2025年底上線

language
localization

所有翻譯均為機翻,翻譯可能有誤,請以簡體中文為原文對照。

  • 简体中文/people's republic of china
  • 繁體中文/hong kong, taiwan, macau (PRC)
  • english/united states
  • Русский язык/russian federation
  • Deutsch/germany
  • 日本語/japan
  • 한국어/republic of korea
  • uygur/xinjiang, PRC

精選圖片

網站貢獻者

Author image Entertainment_YH 作者

本網站的作者,沒什麼可寫的,你說是吧?

Author image QN Voident_Game遊戲工作室創始人

打瓦的,本網站伺服器提供者& 技術支援人員,感謝您對本網站的貢獻!

Author image 隕落之星 作者的某個朋友

精選圖片中的文案編輯者,感謝您對本網站的貢獻!

Author image 所有本網站的訪客 獻給世界上唯一的您

感謝您訪問此網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