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是Entertainment_YH

你好,我是Entertainment_YH,或称“恩特忒门特杠外诶吃”,亦或“YH”。此网站是YH的个人网站,用于更多人了解我,分享我,以及与我交流。欢迎来到我的网站!
当前使用的语言:简体中文(网站原生语言)
(你知道吗?下方的图标可以被点击哦 ↓ )

开始吧!

关于这个网站

  这个网站是我于2025年3月30日创建的,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有趣的地方,记录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以及让更多人了解关于我的基本信息。同时,我随时欢迎各位的反馈,我会不断更新网站内容,让它越来越好,欢迎大家来访问!


网站历史

  上文提到,这个网站是与2025年3月30日创建的,但并不是Entertainment_YH的第一个网站哦!作者初次学习HTML是在2024年,那时候作者需要准备中考,所以网站初期学习并不多。而截至目前(即2025年3月31日),作者在读高中一年级,更新时间可能比较慢,但作者保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网站内容会越来越丰富。(当然,如果你想看原网站,它暂时在上一个项目里躺着,以后可能会公开展览(当作反面教材),但现在来说算是一个废稿,究其原因,因为作者曾不断地尝试新的代码和功能,但并没有认真的学习底层基本代码,导致网站既不美观且BUG极多,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这个版本。)


联系我

我的邮箱:   14899034@qq.com
我的QID:   123YHawa
当然,网站中的软件小图标点击后也可以直接跳转至对应的我的主页。

vote

你认为这个网站在接下来的3个月后可以做出哪些改进?

截止日期:2025年9月24日(剩余天)

Statistics

网站访问量折线统计

announcement

2025年9月14日更新日志

Entertainmen_YH Sep 14th, 2025 - Present

    我对网站进行了以下更新:

  • 新增 一位合作伙伴。(现可在下方“合作伙伴”部分中查看)

2025年8月13日更新日志

Entertainmen_YH Aug 13th, 2025 - Present

    我对网站进行了以下更新:

  • 对 网站接入了 Google Analytics 统计功能,以此来更好地了解网站的访问情况。
  • 续写了文章3(尚未完善)。

2025年8月10日更新日志

Entertainmen_YH Aug 10th, 2025 - Present

    我对网站进行了以下更新:

  • 对 网站访问量折线统计 进行了目前支持的所有语言适配。
  • 使用 IP-API 实现了国家代码的自动检测并自动使用该国家对应的语言包。(目前覆盖16个国家或地区)

    后续更新计划:

  • 为 文章 单独创建一个专属页面。

2025年8月8日更新日志

Entertainmen_YH Aug 8th, 2025 - Present

    我对网站进行了以下更新:

  • 新增 2 个语言包(日本语、俄语)。

2025年8月8日紧急修复

Entertainmen_YH Aug 8th, 2025 - Present

对 繁体中文 语言包不显示文本的问题进行了紧急修复。现在,繁体中文语言包已恢复正常显示。


2025年8月7日更新日志

Entertainmen_YH Aug 7th, 2025 - Present

    我对网站进行了以下更新:

  • 添加一篇文章3(尚未完善)。
  • 优化了折线统计图的样式。
  • 添加了一些小细节并修复一些已知BUG。

  • 后续更新计划:

  • 持续完善文章3,添加多语言支持。
  • 优化目录的逻辑并修复已知问题(添加可开启和关闭目录的功能)。

静态网站 => 动态网站

Entertainmen_YH May 30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我为我的网站添加了一个动态功能,你可以在网站最下面实时查看这个网站的一些信息,当然,如果我的技术力量足够的话,我会添加在线动态功能,即让访客也可以发布动态。


未来的网站更新规划

Entertainmen_YH May 11th, 2025 - Present

  • 做一个“BUG及建议反馈”功能
  • 做一个”在线动态“功能
  • 做一个“目录的开关”功能

post

一个有趣的问题

Entertainment_YH Published on May 23th, 2025

想象一下:你有一个可以重置任何东西的遥控器,它可以重置任何东西,无论客观上存在或不存在的东西。例如,重置和某一个人的关系,重置后就如陌生人一样;又或是一个碎掉的玻璃杯,重置后它回到了碎掉前的时间线。你会用这个遥控器来做什么?(只能重置一次,一次后作废)


我的第一条动态

Entertainment_YH Published on May 17th, 2025

这是我的第一条动态,同时也是网站的测试动态,此栏目会在以后放一些有趣的东西,类似于“QQ空间”或者“微信朋友圈”那样,也会转载一些有意思的东西,敬请期待吧!

Utilities

实用工具

Entertainmen_YH June 18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本网站提供了一些实用工具及常用网站链接,供大家使用。

article

我眼中的“精神病”:标签、相对与孤独的真相

Entertainmen_YH 观点由作者提出,文本由ChatGPT整理 June 18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我们常说“精神病人”,可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他们?我曾思考过,他们的问题,真的只是精神出现了“故障”吗?在我看来,或许他们只是拥有一套与主流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。
  他们可能说:“1 + 1 = 3。”这在我们看来荒谬,但他们并非毫无逻辑,而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释这个世界。在他们的认知中,这种表达是合理的,只不过脱离了大众通用的坐标系。
  主流社会认为,人应该起床、吃饭、学习、睡觉。但这些“应该”只是约定俗成的“绝对正确”,是一种人为制定的秩序。而他们,却愿意抽离自己的一部分生活,用来沉浸在他们的世界观中,发展出一种“我们看不懂的逻辑”。

  我们给这种人贴上了标签:“精神病人”。这个标签看似中立,实则是一种强硬的归类,它定义了“正常”的边界,也切断了理解的可能性。
  我一直对“标签”很敏感。它们像是便利贴,被社会随手贴在人身上:“优秀”“问题儿童”“社恐”“怪人”……久而久之,人便活成了标签本身。可现实并没有非黑即白,标签也并不等于本质。
  正因如此,我也提出过一个想法: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,只有相对的对与错。1 + 1 = 2 是在十进制系统、算术公理下的结论。但当系统本身变了,它的“对”也随之改变。
  而那些被我们称为“精神病人”的人,其实只是构建了另一个系统。他们可能不合群、被孤立、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。最终,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选择“同化”,强迫自己放弃原有的理论体系,去迎合主流,只为了活得“不那么孤独”。
  我对这种“同化”感到非常伤心。因为那不是认同、不是理解,而是压抑与妥协。
  而我自己,其实也常常陷入这样的挣扎中。我渴望表达,渴望有人理解,可很多时候,却像是对牛弹琴。我不想被标签化,也不想别人因为我思维不同而回避我。 我想说,也许我们不需要所有人都一样思考,不需要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人。也许,真正的“正常”,不是顺从,而是在差异中找到彼此的连接。


网络的千层污染:人类集体心理的坍塌路径

Entertainmen_YH 观点由作者提出,文本由ChatGPT整理 June 26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,网络本应是连接世界、启发思想、承载人类智慧的通道。然而,近几年我们却目睹了它的异化:它不再是纯粹的技术空间,而变成了情绪的黑洞、价值的炼狱、信任的坟场。这不是偶然的,而是一个缓慢却清晰的演变过程——一场关于人性、心理、社会与科技的长期博弈。
  本文试图梳理自2019年起,网络环境如何一步步走向扭曲,从“黄金年”到“数字焦土”,从人类共识的广场变为极端孤岛的聚集地。通过时间的脉络,我们不仅能看清网络的变质轨迹,更能洞察人类内在的变化与挣扎。

  一、从病毒到病毒性情绪的蔓延(2020)
  2020年1月,新冠病毒在中国武汉首次爆发,随后迅速席卷全球。人类社会被迫按下暂停键,居家隔离、线上办公、封锁边境成为常态。
  人们在现实中的连接被切断,于是纷纷转向网络寻找替代。短视频平台、微博、社交聊天工具一夜之间成为情绪宣泄的主战场。初期是互助与鼓励,但很快,焦虑、不满、恐慌和不信任开始迅速扩散。网络不再是工具,而是心理避难所,但也是情绪传染源。
  二、阴影逐渐堆积:情绪宣泄成为主流(2021)
  2021年,疫情反复、生活无望感加剧。人们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上表达压抑、愤怒、孤独。
  豆瓣上,“抑郁小组”一度因内容过于消极而关闭;知乎出现大量关于焦虑、逃避、躺平、厌学的问题;短视频平台上的“emo风”成为潮流。算法出于“用户黏性”考虑,反而强化了这些内容的曝光,让负面情绪像病毒一样传播。
  网络开始变成一个巨大的情绪垃圾场。没有人管理、也没有人有能力清理,久而久之,人们开始适应乃至依赖于这种负面表达的环境。
  三、抽象化的开始:表达不再为理解服务(2022)
  2022年,各种“抽象表达”开始横行于网络。
  B站、抖音上出现大量低像素、无意义循环、无逻辑剪辑的“抽象视频”;图文区出现以“恶搞AI图”“超现实漫画”为主的迷因文化;表达变得越来越情绪化、语焉不详,不再追求逻辑和清晰。
  例如,“发疯文学”成为一种潮流,内容常常脱离现实语言逻辑,仅保留痛苦与荒诞的象征。很多青少年开始使用“我疯了”“人类不配拥有互联网”等语句表达自己内心的疲惫。
  抽象化,成为一种逃避现实与情绪压抑的方式,但同时也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边界。
  四、心理崩塌的征兆:极端化思潮与现实冲突(2023)
  2023年,极端化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传播。
  一方面,乌克兰战争延宕未决,中东冲突频发,网络成为战时宣传、舆论操控与阴谋论滋生的温床;另一方面,国内外的年轻群体在长期压抑中爆发,对体制、社会、人性产生深度不信任。
  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“反人类”、“毁灭主义”、“纯粹的恶”之类的标签和内容,B站的“解构社会系列”成为热门;而微博上关于“人工智能毁灭世界”的讨论从科幻变成担忧。
  极端观点不再只是小众,而是借由算法反复传播,引导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认知黑洞。
  五、孤岛化的加剧:社群分裂与信息茧房(2024)
  进入2024年,AI生成内容迅猛增长,真假难辨成为网络主要问题之一。
  P图、伪造视频、伪原创文章在社交平台泛滥,尤其是在“热点事件”发生时,网络信息几乎无法追溯源头。网友们开始习惯性地怀疑一切:“这是真的吗?”“是不是编的?”“是不是炒作?”成为最常见的评论。
  与此同时,“讽刺”“调侃”“丧”成为主要表达方式,善意、认真、严肃的内容逐渐失去土壤。“网络”原本是连接人的工具,逐渐变成一种“情绪过山车”:你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友善还是恶意。
  六、2025:网络的猎奇化、污秽化、破坏化
  2025年初,关于“未成年人遭遇网络负面影响”的研究在各国频频发布。
  青少年沉迷于带有暴力、性暗示、猎奇恶趣味的视频内容——这些视频往往挂着“搞笑”“梗图”“整活”之名,却实质上传递出畸形价值观。与此同时,一些短视频以“挑战”为名引诱青少年模仿危险行为。
  网络如同一个“内容炼丹炉”,什么吸引点击就生产什么,不择手段。
  成年人对此或许还能分辨,但年幼者却在无形中构建起“人性可以扭曲、恶意无成本”的世界观。
  七、人性的释放:本性与秩序的较量
  当恶意可以不计成本地释放,当情绪可以不负责任地传播,网络便不再只是技术空间,而变成了本性的放大镜。
  “我不是坏,我只是匿名”;“别那么当真,这只是网络”;“谁认真谁就输了”——这些话语成为网络的主旋律。人类不是变坏了,而是缺少了“社会规范”这道闸门。
  正如你在现实中不会随地吐痰,但在网络中却可以口吐恶言。技术释放了人性中“最不愿被看见的部分”。我们面对的不是技术,而是自己。
  八、数字社会的失衡模型:从 0 到 10000
  设想一个稳定文明的指数是0。
  当污染只到1、2、3,我们或许能用教育、舆论、法规将其拉回——但如今,我们看到的网络污染不再是个位数,而是指数级的增长:从言语攻击、算法推荐,到伪造信息、情绪操控。
  要“减去这些污染”,已经不是一两个人能做到的事。而“集体行动”恰恰是我们最薄弱的能力: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“集体”。
  九、结语:我们还能减去那 10000 吗?
  这不是定局,但确实是警钟。
  2025年,我们站在了一个拐点:要么清醒,要么沉沦。网络曾是启发者、连接者,如今却逐渐成为诱惑者、腐蚀者。
  你还愿意“认真”吗?你还愿意“相信”吗?你愿意在无数个+1中,成为那个-1的人吗?
  如果你愿意,那就从今天开始,用真实、善意、耐心和逻辑,在你的每一次发言、每一次转发中,重建网络的价值感。


信息与通信技术扫盲行动——常用硬件、软件、及专业术语介绍

Entertainmen_YH 由ChatGPT整理,作者补充 July 14th, 2025 - Present

  信息与通信技术扫盲行动旨在帮助初学者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、软件和专业术语。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组件、操作系统、应用软件以及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。如有错误或需补充的内容,请联系作者提出您宝贵的建议,我们会尽快更新。

一、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组件

CPU (Central Processing Unit) 中央处理器
      CPU 是整台电脑最核心的“指挥官”,主导一切计算操作。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一台设备的响应速度、处理能力和多任务表现。它从内存中读取指令,对指令进行译码,然后执行这些指令,执行的过程包括算术计算、逻辑判断、数据存取等。

    CPU 的组成

  • 控制单元(Control Unit, CU): 负责从内存中获取指令并解释执行。
  • 算术逻辑单元(Arithmetic Logic Unit, ALU): 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。
  • 寄存器(Register): 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,速度非常快。
  • 缓存(Cache): 一种高速存储器,用于存储常用数据和指令,以提高访问速度。
  • 总线接口(Bus Interface): 连接 CPU 与其他硬件组件的通道。
  • 核心(Core): 现代 CPU 通常有多个核心,每个核心可以独立执行任务,提升多任务处理能力。


  • CPU 的分类

  • 桌面型 CPU: 适用于台式电脑,通常性能较强,如 Intel Core i7、AMD Ryzen 5等。
  • 移动型 CPU: 适用于笔记本电脑,通常功耗较低,如 Intel Core i5、AMD Ryzen 3等。
  • 服务器型 CPU: 适用于服务器,通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多任务处理能力,如 Intel Xeon、AMD EPYC等。
  • 嵌入型 CPU: 适用于嵌入式系统,如 ARM Cortex 系列。
  • 手机 SoC (System on Chip): 集成了 CPU、GPU、内存控制器等多个功能模块,如 Qualcomm Snapdragon、Apple A 系列等。


  • 衡量 CPU 性能的几个指标

  • 主频 (Clock Speed): CPU 每秒钟可以执行的指令数,通常以 GHz 为单位。
  • 核心数 (Core Count): CPU 中独立处理单元的数量,核心数越多,处理能力通常越强。
  • 线程数 (Thread Count): CPU 同时处理的任务数量,超线程技术可以让每个核心处理两个线程。
  • 缓存 (Cache): CPU 内部高速缓存的大小,影响数据访问速度。
  • TDP (Thermal Design Power): CPU 在高负载下的最大功耗,通常以瓦特为单位。
  • IPC (Instructions Per Cycle): CPU 每个时钟周期可以执行的指令数,反映了 CPU 的执行效率。
GPU (Graphics Processing Unit) 图形处理器(或称 显卡)
      在之前,GPU的主要作用是接收 CPU 发出的图形指令,专门负责图形、图像、视频等方面的处理。但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,GPU 已不仅仅用于图形显示,它因具有高并行计算能力,被广泛应用于:图像渲染、人工智能训练、机器学习(深度学习)、科学计算、加密货币挖矿、CAD 工程设计等领域。

    GPU 的组成(简化)

  • 着色器核心(Shader Cores): 负责执行图形渲染和计算任务的核心单元。
  • 显存(Video Random Access Memory, VRAM): 用于存储图形数据和纹理的高速内存。
  • 显存控制器(VRAM Controller): 管理显存的读写操作。
  • 图形管线(Graphics Pipeline): 处理图形渲染的各个阶段,包括顶点处理、光栅化和像素处理。
  • 视频编解码器(Video Codec): 用于处理视频编码和解码的硬件模块。
  • PCIe总线接口(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, PCIe Interface): 连接 GPU 与主板的高速数据传输通道。


  • GPU 的分类

  • 独立显卡(独显): 独立于主板的显卡,通常性能较强,适用于游戏、专业图形处理等高负载任务, 如 NVIDIA RTX 4060
  • 集成显卡(核显): 集成在 CPU 中的显卡,通常性能较弱,适用于日常办公、视频播放等低负载任务, 如Intel UHD 770, AMD Radeon Vega
  • 移动显卡: 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显卡,通常功耗较低,适用于轻度游戏和日常使用, 如 NVIDIA RTX 3070 Laptop
  • 专业显卡: 专为工作站和专业图形处理设计的显卡,通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计算能力,如 NVIDIA Quadro、AMD Radeon Pro 等。
  • 数据中心显卡: 专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设计的显卡,通常用于深度学习、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任务,如 NVIDIA Tesla、AMD Radeon Instinct 等。


  • GPU 性能的衡量指标

  • 核心数量(Core Count): GPU 中独立处理单元的数量,核心数越多,处理能力通常越强。
  • 频率(Frequency): GPU 的工作频率,通常以 MHz 或 GHz 为单位,频率越高,性能通常越强。
  • 显存大小(VRAM Size): GPU 中用于存储图形数据的高速内存大小,通常以 GB 为单位,显存越大,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通常越强。
  • 显存带宽(Bandwidth): GPU 中显存与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,通常以 GB/s 为单位,带宽越大,数据传输越快。
  • 浮点计算能力(Floating Point Performance): GPU 在浮点运算方面的性能,通常以 TFLOPS(Trillion floating-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, 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)为单位。
  • 功耗(Thermal Design Power, TDP): GPU 在高负载下的最大功耗,通常以瓦特为单位。


  • GPU 和 AI 的关系

      GPU(图形处理器)与人工智能(AI)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,尤其是在深度学习和大规模机器学习领域。AI 的核心任务如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推理,本质上依赖于海量的矩阵乘法和向量运算,这类操作属于高度并行化的计算任务。相比之下,传统的 CPU 拥有较少的强大核心,擅长顺序逻辑处理,而 GPU 则拥有成百上千个小型核心,能同时执行大量简单计算,极大提升了运算效率。因此,GPU 成为了 AI 训练的理想平台,尤其在处理高维度数据(如图像、语音、视频、文本嵌入等)时展现出压倒性的性能优势。现代深度学习框架(如 TensorFlow、PyTorch)都对 GPU 做了优化,甚至允许直接调用 GPU 的 CUDA 核心进行加速。此外,NVIDIA 专门推出了面向 AI 的 GPU(如 Tesla、A100、H100),集成了 Tensor Cores 等专为深度学习设计的硬件单元,进一步提升了矩阵运算速度。而在 AI 推理端,GPU 也可用于实时语音识别、图像分类、自动驾驶视觉识别、LLM(大语言模型)响应生成等场景。可以说,GPU 不仅是现代 AI 能够快速发展和商用部署的基础设施,更是未来人工智能持续进化的关键硬件引擎。
      简单来说,GPU 和 AI 的关系就像是“发动机”和“赛车”一样:AI 想要跑得快,必须靠 GPU 来提供强大动力。因为 AI 尤其是深度学习,需要大量重复的计算,比如矩阵相乘、图像处理、语音识别等,而 GPU 天生就擅长这些“又多又快”的任务。相比 CPU,GPU 有成百上千个小核心,可以同时处理很多数据,效率远高于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做的 CPU。因此,不管是训练 ChatGPT 这种大语言模型,还是让手机里的 AI 拍照变清晰、语音识别变准确,背后几乎都离不开 GPU。可以说,GPU 是让今天 AI 爆发式发展的幕后英雄。
主板(Motherboard)
      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,负责连接和协调所有其他硬件设备。它提供了电源、数据传输通道和接口,使 CPU、GPU、内存、存储设备等能够相互通信。也就是说,主板就像是计算机的“神经中枢”,负责管理和调度各个硬件组件的工作。因此,主板决定了你可以装哪种 CPU、内存、显卡等,同时影响系统扩展性、稳定性和未来升级能力。

    主板的主要作用

  • 连接各种硬件组件:主板上有多个插槽和接口,用于连接 CPU、GPU、内存、硬盘、外设等。
  • 供电与管理电压:主板通过电源接口为各个组件提供稳定的电力,同时管理不同组件所需的电压。
  • 协调数据传输:主板上有数据总线和芯片组,负责在 CPU、内存、存储设备等之间传输数据。
  • 启动电脑:主板负责启动计算机,初始化各个硬件组件,并加载操作系统。
  • 扩展能力:主板上通常有多个扩展插槽(如 PCIe 插槽),允许用户添加额外的硬件组件,如声卡、网卡、额外的存储设备等。
  • 温控与监测:主板通常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和风扇控制器,用于监测系统温度并调节风扇转速,保持系统稳定运行。


  • 主板的主要结构与接口(简化)

  • CPU 插槽:用于安装 CPU 的插槽,常见的有 LGA、PGA 等类型。
  • 内存插槽:用于安装 RAM 的插槽,通常为 DIMM 或 SO-DIMM 类型。
  • PCIe 插槽:用于安装显卡、声卡、网卡等扩展卡的插槽,支持高速数据传输。
  • SATA/ M.2 接口:用于连接硬盘、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的接口,SATA 是传统接口,M.2 是新型高速接口。
  • 主板芯片组:负责协调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通信与数据传输。
  • BIOS(Basic Input/Output System)/ UEFI(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):主板的固件,负责启动计算机并加载操作系统。
  • 供电模块:为 CPU、内存、显卡等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。
  • 后置接口区(I/O Ports):包括 USB 接口、音频接口、网络接口等,用于连接外部设备。
  • 风扇接口、RGB 灯光接口等:用于连接风扇和 RGB 灯光设备,提供额外的散热和美观效果。


  • 主板的尺寸分类

  • ATX:全尺寸主板,通常用于高性能台式机。
  • Micro ATX:较小的主板尺寸,适用于中等性能系统。
  • Mini ITX:迷你主板,适用于小型机箱和低功耗系统。


  • 挑选主板时需要考虑什么?

  • CPU 平台兼容性:主板必须与所选的 CPU 平台(如 Intel 或 AMD)兼容。
  • 芯片组定位:是否支持所需的功能和接口(如 PCIe 版本、USB 接口数量等)。
  • 内存支持:主板必须支持所选内存类型(如 DDR4、DDR5)和容量。
  • 扩展插槽: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 PCIe 插槽数量和类型。
  • 接口布局:考虑后置接口和内部接口的布局是否方便使用。
  • 版型大小:主板的物理尺寸和形状,需与机箱兼容。
  • 散热设计:主板的散热设计是否合理,是否支持额外的散热器。
内存(RAM - Random Access Memory,随机存取存储器)
      内存是计算机中非常重要的临时存储部件,英文全称 Random Access Memory(随机存取存储器),简称 RAM。简单来说,内存就像是电脑的大脑“工作台”:临时存放 CPU 正在处理的数据与指令,速度极快,关机即失效。

    内存的作用

  • 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:把当前运行的软件、文件、网页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,以便 CPU 快速访问。
  • 为 CPU 提供高速数据通道:内存比硬盘快得多,减少 CPU 等待时间。
  • 支持多任务处理:允许同时运行多个程序,提高系统响应速度。
  • 缓存数据:存储常用数据和指令,减少重复读取硬盘的时间。


  • 内存的工作原理(简述)

      当你打开一个程序(比如 Photoshop)时,操作系统会把它从硬盘复制到内存中,因为 内存的访问速度比硬盘快几百倍以上,CPU 才能快速读取、处理数据。
      但是 RAM 是易失性存储器,关机后里面的数据会丢失,所以它只能用来存放临时数据。

    内存的主要参数和规格

  • 容量(GB):越大越能开更多软件,常见为 8GB、16GB、32GB
  • 类型(DDR3/DDR4/DDR5):不同类型的内存条,速度和带宽有所不同。代数越高,性能越好。
  • 频率(MHz):内存的工作频率,频率越高,数据传输速度越快。常见的频率有 2400MHz、2666MHz、3200MHz。
  • 时序:内存的时序参数,影响数据传输的延迟,通常以 CL(CAS Latency)表示,值越小,性能越好。
  • 电压(V):内存的工作电压,通常为 1.2V、1.35V 等,电压越低,功耗越小。
  • 通道:内存的通道数量,通常为单通道、双通道、四通道等,通道越多,带宽越大。
  • EEC(Error Correction Code):一种内存类型,具有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,通常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。
  • 无缓冲内存(Unbuffered Memory):一种常见的内存类型,适用于大多数个人电脑和工作站。
  • 缓存在条内(Buffered Memory):一种内存类型,具有额外的缓冲区,用于提高稳定性和性能,通常用于服务器和高性能工作站。


  • 内存的分类

  • DDR3(双倍数据速率3):一种较旧的内存类型,速度较慢,适用于低功耗设备。
  • DDR4(双倍数据速率4):当前主流内存类型,速度快,功耗低,适用于大多数现代设备。
  • DDR5(双倍数据速率5):最新一代内存类型,速度更快,带宽更大,适用于高性能设备。

此部分内容待续。

partnership

Voident_Game

Voident_Game游戏工作室 Established in Jun, 2022

因为热爱所以坚持。

关于Voident_Game

Voident_Game游戏工作室 Established in Jun, 2022

"Minecraft Bedrock Edition"上的服务器IP地址:mc.voident.xyz:19132
该工作室的《我的世界中国版》服务器将在2025年底上线


简单主页 | Simple Mainpage

基于龙腾猫跃 PCL2 的简单主页项目仓库。 Established in "UNKNOWABLE"

这里是 Minecraft PCL2 启动器主页预设 “简单主页” 的仓库。

简单主页一直秉承着 简洁、优雅、低加载负担、符合 PCL 设计风格 的理念,力求打造 优秀的体验 。

欢迎 Fork 此项目,制作你自己的主页文件!如果你有想法,欢迎提 issue,同时也欢迎提交 pull request !

该网站的 GitHub 仓库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MFn233/PCL-Mainpage

language
localization

所有翻译均为机翻,翻译可能有误,请以简体中文位原文对照。

  • 简体中文/people's republic of china
  • 繁體中文/hong kong, taiwan, macau (PRC)
  • english/united states
  • Русский язык/russian federation
  • Deutsch/germany
  • 日本語/japan
  • 한국어/republic of korea

精选图片

网站贡献者

Author image Entertainment_YH 作者

本网站的作者,没什么可写的,你说是吧?

Author image QN Voident_Game游戏工作室创始人

打瓦的,本网站服务器提供者& 技术支持人员,感谢您对本网站的贡献!

Author image 陨落之星 作者的某个朋友

精选图片中的文案编辑者,感谢您对本网站的贡献!

Author image 所有本网站的访客 献给世界上唯一的您

感谢您访问此网站!